休眠账户激活1个亿,新的冲击波不可避免!

Connor 币安交易所官网 2025-09-08 1 0

最近市场热闹得很,新开户数蹭蹭往上涨,券商App月活都突破1.6亿了。看着身边年轻人都在讨论股票,连休眠账户都开始转钱进场,这场景让我想起18年前那波行情。但作为一个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我得说句掏心窝的话:热闹归热闹,可别被表象蒙蔽了双眼。

一、牛市里的"双面挨抽"陷阱

现在的市场就像个大型游乐场,新来的游客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但你知道吗?就在普通投资者忙着开户转钱的时候,机构们早在三个月前就开始布局了。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抱怨"持有的不涨,换成别的却跌得更惨"。

休眠账户激活1个亿,新的冲击波不可避免!

后面的场景都能想到,大面积的散户账户被激活,他们进场想买啥?自然很难是三倍五倍大涨的股票,而是那些看似涨幅严重落后的品种,等待一次补涨机会。结果呢,很多自然是在寻找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自己曾经看好的那个股票果然大涨了,于是信心百倍,觉得自己的眼光果然不一般,然后越看那个股票越好,实在忍不住下手,结果买进去就套。

博弈就是如此,机构蓄势等不得,库存消失莽不得。

就拿最近火得不行的液冷概念来说,同样是相关概念股,"淳中科技"三个月翻倍,"大元泵业"连续涨停,可有些股票不仅没涨反而阴跌不止。这哪是市场随机波动?分明是机构早就选好了战场。

休眠账户激活1个亿,新的冲击波不可避免!

展开全文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PS2:

「全景k线」数据是将:机构库存、空头回补、资金交点、强力回补、强力回吐等共计五个数据,用不同颜色映射到对应的K线中,态进行映射。样,观察市场,能够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

二、揭开机构资金的"潜伏期"

我研究量化数据这么多年,发现个有趣现象:机构资金就像老练的猎人,永远比散户早三个节拍。看看"大元泵业"的数据图,用系统观察「机构交易特征」,能看到橙色「机构库存」数据持续不断,6月份「机构库存」数据就开始持续活跃,那时候股价还在装睡呢。

休眠账户激活1个亿,新的冲击波不可避免!

更夸张的是"淳中科技",机构资金活跃的时间还要更早。这些聪明钱难道是在做慈善?当然不是!他们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等市场情绪起来后轻松拉高出货。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觉得"股价莫名其妙就涨起来了"。

休眠账户激活1个亿,新的冲击波不可避免!

三、量化数据下的残酷真相

对比下那些表现平平的股票,比如"恒为科技",「机构库存」数据时有时无,股价自然半死不活。最惨的是那些机构压根没参与的,在牛市里都能走出熊市走势。

休眠账户激活1个亿,新的冲击波不可避免!

这就像打牌,机构能看到所有人的底牌,散户却只能靠猜。你以为是在价值投资,其实是在玩一场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游戏。

看着现在年轻人热情高涨地冲进市场,我既欣慰又担忧。欣慰的是市场需要新鲜血液,担忧的是大多数人还没搞懂游戏规则就要交学费。很多股票目前「机构库存」数据处于持续消失状态,潜藏着大的危机。

休眠账户激活1个亿,新的冲击波不可避免!

说了这么多,不是要打击大家的积极性。恰恰相反,我希望更多投资者能意识到:想要在这个市场长期生存,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观察工具。

就像航海需要罗盘,投资也需要能穿透市场迷雾的"望远镜"。对我而言,量化数据就是这样的存在——它不会告诉你明天一定涨还是跌,但能让你看清当下正在发生的真相。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市场永远有机会,但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与其盲目跟风,不如静下心来,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论。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评论